最近,不少人发现一件怪事,走进蜜雪冰城,想点一杯“镇店之宝”,那杯只要四块钱的冰鲜柠檬水,却被告知“卖完了”。
这可不是偶然,从广州到成都,再到苏州,全国多地的门店都挂出了“售罄”的牌子。
有店员甚至无奈地表示,柠檬已经断货整整5天了,至于什么时候能有,谁也说不准。
一杯平价饮料的集体“失踪”,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?
一颗柠檬的世界之旅
别小看这颗柠檬,它的“老家”四川安岳县,可不是个小地方。这里被称为中国的柠檬主产区,全国市场上每十颗柠檬,就有八颗打着安岳的烙印。每年,这片48万亩的土地能产出约60万吨柠檬,不仅满足国内,也销往世界。
然而,今年的老天爷似乎不太给面子。先是开春,柠檬刚要开花,一场“倒春寒”杀了个回马枪。好不容易熬过去,夏天又迎来了持续的高温干旱。这套组合拳下来,安岳的柠檬产量大受影响。
展开剩余82%麻烦还不止于此。放眼全球,柠檬的几大主产区,像是西班牙、意大利、土耳其和阿根廷,日子同样不好过,不是霜冻就是高温,大家一起减产。国际市场的柠檬少了,买家们自然就把目光投向了中国。
于是,一个奇特的景象出现了:安岳的柠檬出口量激增。数据显示,2024年安岳柠檬全年出口额达到了1.78亿元,同比增长了惊人的102.5%。
光是今年1到7月,自营出口额就达到了1.07亿元,又涨了14%。这边国外的订单雪片般飞来,那边国内的需求也在嗷嗷待哺。就连蜜雪冰城自己,一批计划中的进口柠檬,也因为天气原因被死死地卡在港口,迟迟到不了。
坐上火箭的价格
市场上的货少了,价格自然要上天。这场价格风暴的起点,就在安岳的田间地头。还记得去年同期吗?那时候柠檬的全国平均批发价大概是每公斤7.84元。而现在,这个数字直接飙到了15元左右,翻了将近一倍。
对果农来说,这感觉就像坐过山车。去年底,市场还一度滞销,柠檬最低只能卖到1.5元一斤。可从今年四五月份开始,行情就变了,价格“一天一个样”,蹭蹭往上涨。在最高点时,安岳的优质黄柠檬,鲜果收购价甚至摸到了9.5元一斤,创下了历史记录。
当然,现在随着新果开始零星采摘,价格有所回落,但也稳定在6.5到6.7元一斤。别觉得这个价格高,果农也有苦衷,现在采摘属于早期,人力成本贵得很。最终传导到城市的消费者手上,水果店里,一斤黄柠檬卖到15块钱,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。
而蜜雪冰城作为中国最大的柠檬采购商之一,自然压力山大。2023年,它一家就采购了大约11.5万吨柠檬。为了稳住供应链,它在安岳和潼南搞了15万亩的合作种植基地,可这点产量在它庞大的需求面前,还是杯水车薪。
6月30日,蜜雪冰城内部悄悄调整了价格,供给加盟商的柠檬,从原来的一件200块涨到了255块,一件也就30斤左右。而在消费端,细心的顾客也发现,在北京、上海等一些城市,那杯标志性的柠檬水,已经从4块涨到了5块。
风暴里的每一个人
在这场风暴里,没有谁是绝对的赢家,大家都在自己的位置上挣扎和博弈。蜜雪冰城这个“巨无霸”,一边对外宣称“整体储备充足,缺货将很快恢复”,一边却是门店大面积断货的尴尬现实。为了应急,一些恢复供货的门店开始使用进口柠檬。
但加盟商们对这些“洋柠檬”却是一肚子苦水。有加盟商抱怨,这些进口货不仅价格贵,品质还不好,口感也比不上国产的,关键是,就这样还得靠“抢”才能拿到货。对他们来说,现在这个旺季,能有货卖,别断供,比操心那点利润更重要。
其他的茶饮品牌也没闲着,大家各显神通。有的提前和供应商锁定了价格和货量,有的则干脆另辟蹊径,推出香水柠檬做的新品来打差异化,或者也跟着用进口柠檬,总之就是想尽办法规避风险。
这场危机,就像一次突如其来的大考,拷问着链条上的每一个人。从果农到加工商,从品牌方到加盟商,再到每一个掏钱买单的消费者,都被这颗小小的柠檬紧紧地绑在了一起。
结语
专家预测,等到10月份新果大量上市,市场的紧张局面会得到缓解,但价格恐怕还是会比去年要高。短期的阵痛,看来还要持续一阵子。
从长远看,这未尝不是一个机会。对于产业源头来说,就像专家田景华建议的,必须优化种植模式,提升管理水平和设施,不能再单纯“看天吃饭”,得想办法稳产增产。
而对于蜜雪冰城这样的行业巨头,这次的教训也足够深刻。自建供应链还远远不够,未来必须布局更多元化的供应来源,不能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。
整个现制茶饮行业或许都该反思,过度依赖某一个爆款大单品,当原料出问题时,风险实在太大了。建立一个更灵活、更有韧性的体系,才是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根本之道。
发布于:山东省富灯网配资-短线配资平台-配资网址-线下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